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 

 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

www.51jkgl.com
来源:播报天下频道  时间:2021 12 15

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每天需要1650升氧气 需要的这些氧气从哪里而来

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,氧气是必不可少的气体。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,那便是一个真空的环境,别说氧气了,水蒸气、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没有。
需要氧气从哪里来-51jkgl.com
这样的情况下,宇航员应该怎样为自己供氧?有人会说,就跟潜水员一样,可以将氧气和其他气体混合,然后再压缩,用储存罐的形式带上去。

但别忘了,潜水员一般就下水两个小时,宇航员很有可能会在上面呆上半年,一个宇航员一天就需要550升氧气,半年就是90000升氧气。并且有时候上去的宇航员有三个,光一天就要1650升,180天的量十分巨大,仅靠搬运氧气上去,就会消耗掉太空舱大量的空间和载重。

要知航天器的载重有限,带上去的东西要么是价值连城的检测仪,要么是生活必备的物品,体积还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。那么宇航员的氧气都是从哪里来的呢?

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

潜水员背着氧气罐

生命气体氧气是一种单质,由两个氧原子构成,相对分子质量为32,理论上它比空气要重。氧原子是地球自诞生以来就有的,可氧气并不是。

早期的地球大气层羸弱无力,太阳的紫外线放肆地照射原始海洋,水分子被分解为氢气和氧气。早期地球也没有磁场,束缚不了这两个气体,它们最终逃逸出地球,飘向太空。即使地球富含丰富的氧元素,但空气中却没有一丝氧气。

如今的大气成分

大约32亿年前,一群叫蓝细菌的生命利用水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,从中提取出氢元素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,蓝细菌不会用氧元素,因此它们每使用一个水分子就会多出来一个氧原子。

很快,当时的地球上出现了游离的氧原子,它们两两结合形成氧气。一开始这完全不是事儿,地球上到处都是还原物,铁是2价的,空气中含量的最多的硫化氢气体可以被氧气氧化。所以那个时候氧气是有的,但很快就被还原成原子。
需要氧气从哪里来-51jkgl.com
可是,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,铁总有一天会被全部氧化,硫化氢也有被消耗完的一天。蓝细菌就这样日夜不停地生产了10亿年,将地球表面一切能够还原的力量粉碎掉,氧气第一次出现在了大气之中。

可是地球生命们从来没有吸过氧,大家都是厌氧生物,突然一下子来了氧气,它们没有适应,很多生物在蓝细菌产生的氧气中死亡,包括蓝细菌自己也被自己坑了。

显微镜下的厌氧生物

不过生命总能找到出路,一些生命适应了有氧的生活,它们进化出了有氧呼吸,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,得到能量。生命第一次可以不直接借助太阳获得能量,从此一批生命便放弃了光合作用,专门用这种方式生活。

植物的祖先和动物的祖先开始在这个时候分道扬镳。氧气也成为了这群好氧生命的后代们必不可缺的物质,越是高等的生命体,越是需要有氧呼吸。现在的多细胞生物,体内有许多的酶参与有氧呼吸,主要是分解糖类等有机物为身体提供能量。人类已经已经离不开氧气了。

太空制氧

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,自然不能离开氧气,宇航员去往真空的宇宙,氧气是重点考虑的对象。早期的氧气还真的是用压缩氧气罐供应,但是一场悲剧让人们重新考虑在太空中用氧的问题。

美国探月计划的先行者阿波罗1号发生事故,三名宇航员被活活烧死在了太空舱内。后续经过调查,发现是电路出现了问题,产生了火花。由于飞船带有纯氧罐,一点点火焰就会引发熊熊大火,于是火势蔓延,将整个太空舱都烧了,宇航员在高温和浓烟中死亡。

被烧毁的“阿波罗1号”

事后有工程师提出,在太空中携带纯氧危险系数太高,因为纯氧是良好的助燃剂,本来太空中是真空的,就算着火也不要紧,但是如果火点燃的地方正好是氧气罐,那整个飞船就会变成火海。

而且人类一天需要的氧气数量很多,一次上去的宇航员会有多名,如果采用储存氧气罐,那么整个航天器的负重会很大,制造成本和发射难度也会上升。为了安全和成本,人们利用水能分解出氧气的特点,在太空中制氧,这样不用担心因为带太多氧气而发生意外了。

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

最快分解水的办法是电解,需要消耗电能,航天器都带有太阳能电池板,能够自主生产电,利用生产的电分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。水电解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:2,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,还会发生爆炸,是比氧气还要不安分的存在。

 
那么如何处理得到的氢气?直接排放进太空?当然不是。氢气与人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反应,生成甲烷和水,水可以再返回制氧系统,实现循环,而甲烷,就可以不用心疼直接排放到太空里面去。

空间站制氧

甲烷会污染太空吗?答案是不会,太空中本身就存在这种物质,只不过因为温度过低都是以固态的形式储存。人类排放出去的甲烷数量在太空的数量面前九牛一毛。有了这套制氧装备,人类再也不用携带大量的压缩纯氧进入太空,而是直接带水。

一升水可以分解出600多升氧气,宇航员只需要550升便足够,这样算下来,三名宇航员每天只需要分解2升多的水就可以维持生活。

循环利用

航天中,水被打包成一个大包,每个容量20升,够三名航天员22天的生活,执行任务半年,共计180天,需要大约8个水包,这比带纯氧上去占据的空间小多了。

当然,一次携带的水绝对不止这个数量,除了制氧,宇航员在上面的生活饮用、试验、维修等都需要水,所以每次执行任务带的水量都远超过制氧所需。

虽然量很足,但宇航员不能放弃任何一滴水,他们呼出的水蒸气、皮肤蒸发的汗液、以及排泄物里面的水,都会被回收起来再利用。整个太空舱就是一个水循环系统,任何一个水分子都逃不过这套系统,做到了物尽其用。

除了水循环,太空舱还会进行氮气循环。人类呼吸的气体中,氮气占据了绝大部分,而且人类也不能直接吸纯氧。氧气虽然是高等生命体不可或缺的气体,但它同时也是有机生命的敌人,它会氧化细胞的每个结构,而细胞中不怕氧气氧化的只有线粒体。如果氧气浓度过大,超出细胞线粒体能够处理的量,氧气就会去氧化其他的结构,造成细胞的加速衰老。

空间站上的循环系统

吸纯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让人窒息身亡,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够刺激人的呼吸中枢,让我们的大脑时刻保持清醒,明白自己处在一个氧气不够的状态,于是控制我们的吸气和呼气。如果是纯氧或者氧气浓度过高,大脑就会判定我们不缺氧,不用呼吸了,结果就是人的呼吸能力减弱,最后窒息。

因此现实生活中,不管是潜水员带的氧气罐,还是医院里病人输氧,都不会直接输入纯氧,而是采取的混合气体,氧气的浓度也更加接近空气中的浓度,其余气体为氮气和少量二氧化碳。

同理在太空中,宇航员生活的环境也要模拟生活中的氧气浓度,用氮气等其他气体混合,这样才不会因氧气浓度过高造成神经麻痹窒息。氮气几乎不在人体内参与反应,因此可以在太空中回收利用。

其他制备方式

循环系统制氧非常好,但也不是万能的,谁也不能保证航天器百分之百不出故障,尤其是空间站上面的宇航员,一呆就是半年的时间,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。循环系统一旦出现问题,维修的时候需要很长时间,这个时间里宇航员的氧气供应无法保障,因此必须有紧急备用制氧装置。

就算是紧急备用,也不能用纯氧,当年阿波罗1号的悲剧被各国航天人员刻进了肺里,坚决不用纯氧罐。备用制氧装置是氯酸钠和铁的固体粉末混合物,使用时需要点燃这个化合物,就能产生氧气。这两种物质是被分开保存的,如果不幸发生了火花,分开会保证没有氧气产生助燃。

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

太空运输

就算循环系统良好工作,这些水还是会在某一天被更换。宇航员每天必做的任务就是,监测循环水的质量,包括里面的微生物含量、矿物质含量等。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标准,便不能再饮用,需要更换循环里面的水。

比如国际空间站已经服役20多年,里面的宇航员不可能一直靠循环水生活,里面的水总有要换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得需要另外的运输飞行器,将“水包”运送上去。不过,水不合格可以不饮用,却丝毫不影响其用来电解产生氧气。因此更换的主要是生活水部分,制氧部分不影响。

航天器上的制氧系统和水循环系统价值不菲,每使用一次的成本在上亿元。这套系统的会用目的,除了保证宇航员的基本生活外,还有就是为未来的太空移民做准备。地球的能源已经不间断使用了300多年,他们又是不可再生资源,是古生物形成的,起步时间在几十万年以上,人类不可能复原出来。迟早有一天,人类会离开地球。

人类已经成功在火星制氧

可是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也没有氧气,我们不可能直接生活在上面,因此建造一个基地才是关键。而这个基地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空间站,人们在里面生活的模式类似于现在的宇航员们,系统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大。
 

巨大付出

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氧气全靠制备,这听起来十分高大上,充满科技感,并且他们使用的是循环水,这是未来人类立足宇宙的核心科技。可这里面是宇航员的辛苦血泪。

是阿波罗1号的宇航员用生命告诉世人,携带纯氧进入太空危险重重,因此才会在后面通过电解水制造氧气。太空中的水资源极其宝贵,因此后来诞生了循环水使用。宇航员每天都要完成繁重的任务,为此他们还要抽出时间去监测循环水的水质,一旦有问题必须马上换下来。

宇宙中充满了未知的危险,各种辐射,变幻莫测的陨石,失重等,可以说宇航员面对的生存环境,比地球上的任意一个人严峻得多。
需要氧气从哪里来-51jkgl.com
宇航员的这些付出是人类进步的必要过程,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改进,哪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。向伟大的航天员致以崇高的敬意。

<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氧气从哪里来>51健康网播报天下频道摘自坐井观天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执行180天任务 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 


返回